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疗器械
联影医疗闭关4年 打破“GPS神话”
星之球激光来源:经济日报2015-07-24我要评论(0)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几乎被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三家跨国企业的产品垄断,这三家企业的英语首字母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几乎被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三家跨国企业的产品垄断,这三家企业的英语首字母分别为G、P、S,他们在医疗设备行业里的垄断被称为“GPS神话”。如今,这一神话已被一家名叫“联影医疗”的中国企业打破。
4年前,多位医疗影像行业的海外归国人士、行业内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才、海外知名学府的专家学者走进嘉定工业园区,创办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他们立志打破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国际垄断,让“中国智造”走向世界。4年后的今天,当18款“联影产品”全线推出,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且售价大幅降低时,国际医疗设备界震惊了。
联影医疗联席总裁张强告诉笔者,联影4年闭关、4年拼搏,就是要打造医疗设备行业里的“华为”,成为世界级中国医疗设备公司。
奇迹出现,是因为作了足够的努力
“他人眼中的奇迹,经历过才知道,不过是坚持到了该出成果的时候。”这句话出自联影医疗一位普通科研人员之口,并成为联影名言之一,因为这句话道出了联影科研人员的心声。
伟大的企业一定有伟大的梦想。但是,要实现伟大的梦想,必须不走寻常路。当联影提出进军高端医疗设备行业,用自主创新打破垄断,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百姓看病贵的难题时,很多人并不看好这样的梦。
现实的确不容乐观。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每百万人拥有PET和PET-CT的数量为5台,韩国为4.12台,而我国仅为0.12台,这意味着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前景诱人。但这些诱人“蛋糕”却没能让中国人分享。
张强说,早期癌症、心血管疾病检查的最高端的影像设备,以前只有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等少数企业可以生产,这些企业在全球市场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在定价上具备绝对的控制权。比如,同样一台1.5T核磁共振,在美国售价为75万美元,在中国市场却高达1200万元人民币。高额的器械采购费最终转嫁到病患身上:在国内,一次PET-CT的最高扫描收费达1.2万元。
一边是跨国企业垄断高价,一边则是对国产品牌的极端不信任。医疗设备技术门槛很高,目前,我国企业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在高科技产品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15年以上。放眼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民族企业市场支配力有限,产品以仿制、改进为主,质量与国际大企业相差甚远。高端的医疗检测设备即便价格不菲,不少人还是坚持用。
这样的“怪圈”在医疗设备领域存在了多年。“我们坚决不走低质低价的老路,要改变国产医疗设备质次价低的负面形象,4年来,我们从‘负起点’出发,‘高举高打’,创造了多项世界和国内第一。”张强在述说联影成果时,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
世界首台96环光导PET-CT成功推出、业界首台动态多级3.0T MR正式推出……截至今年5月14日,联影成功推出18款自主研发的高端医疗产品,覆盖从数字X射线、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到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再到PET-CT。这些产品与国际品牌相比,平均价格下降三成左右,个别产品价格降幅超过50%,在反复试用与临床验证中,表现出一流的稳定性。凭借着出色的性价比,联影产品已经走进北京、上海多家三甲医院,一举打破了国际厂商几十年的垄断。
“我们的产品推出后,跨国公司和其国内代理商坐不住了,坚若磐石的产品价格逐渐松动。”张强说,“联影效应”轰动业界。
创新要“两条腿走路”
在联影,“跟随”与“超越”是两大创新口号。
张强说,“跟随战略”的主体是联影各大事业部,但这里说的“跟随”并不是简单地跟在跨国公司后面,而是有足够多的创新点。
比如,X光机、CT、磁共振等技术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无论怎样创新,给市场的印象还是“跟着做”。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创新点可以挖掘。怎么在相对成熟的技术基础上做得更好、更能满足中国特色的需求?这就需要创新。就好像苹果iPhone6和iPhone5之间的关系,新一代产品可以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创新。
对于“超越战略”,联影研究院CEO陈群则说:“‘超越战略’的主体是联影研究院,研究院基于市场需求,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和医疗机构,关注可能会应用于未来产品的技术,如果‘跟随战略’创造的是新生代产品iPhone6,超越战略就是生产出iPhone7、iPhone8。”
“我们喜欢拿苹果手机做比喻,一是因为这样容易让人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想高起点,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产品外观,都要做到苹果手机那样惊艳。”联影设计创新中心负责人俞晔珩说,全球竞争的格局中,联影既要在高端医疗设备打上“中国智造”的烙印,还要打上“中国设计”的基因。
“为什么一台核磁共振机不能设计得像一部苹果手机?”这样的问题,以前在行业中从未被提及,但联影却大胆倡导跨界创新,引入消费电子领域的先进技术。工程师们为两款医疗设备配备了超大尺寸的“智感”触摸屏,这种触摸屏集成了从患者登记、图像采集、浏览打印与图像确认等临床医疗工作,让医生一屏在手,操作不愁。
“为什么病床一定要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这又是一个经典的“联影之问”。于是,俞晔珩和她的设计团队把“情感因素”导入联影产品中,在一些检查设备上,为床体配备了可调节明暗的环境灯,既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又便于医师在偏暗的环境中识别脚踏开关。
正是基于这样追求极致的创新精神,截至今年7月,联影累计获得专利逾千项。就拿设计环节来说,联影已有7款产品获得世界工业设计最高奖。
如今,国际垄断巨头们在医疗设备设计领域也开始与联影对标,进行战略升级。“中国智造”和“中国设计”的国际影响力开始凸显。
聚拢人才,赶超国际标准
联影,“影”是指医疗影像设备,“联”字则表明公司要联合全世界高端医疗设备精英。
联影从成立之初,就是一个积聚人才的平台。最初的创业团队,怀揣着同一个梦想,来到上海、来到嘉定,他们中有的人放弃同行业跨国公司的高薪要职,有的放弃世界著名高等学府的终身教授身份,“赌”上全部身家,只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产业的崛起。
联影研究院CEO陈群教授已在美国待了24年。在被问及当年加入联影是否有后顾之忧时,陈群坦言:“首先,我确实想要做点事情。我在国外担任终身教授,事情虽然做得很‘尖’,但也很‘窄’,对社会带来的价值有限。第二,是我对联影创始团队的信任。我与董事长薛敏认识十几年了,当时也就对着几张打印出来的PPT聊。我认为,这件事恐怕别人都做不了,但联影创始团队可以做。”
同一爱国心,同一中国梦,联影不拘一格招纳全球人才。如今,联影共有1100多名研发人员,其中110多人为海归学者,500多人具有在国际大公司和行业知名企业工作的经历。
汇聚英才,就是凝聚底气。“联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和创新。虽然联影目前在国际上还谈不上有位置,但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在今后10到15年左右,联影必将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席之地,长远目标是做世界级的中国医疗设备公司。”张强表示,在创新战略上,联影已经瞄准未来5到8年的前瞻科研技术,以求在第二代产品上真正实现核心技术的全方位国际赶超;在就医模式上,联影已经与上海嘉定区合作建立全国第一家“区域影像中心”,依托自主研发的“影像云”技术,连接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中心医院以及瑞金医院北院,实现远程诊疗,开创“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郊区”的模式。
“去年我们拿到了10亿元人民币订单,今年的目标是20亿元人民币订单,我们将用实际行动实现我们的健康梦。”张强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条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