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对激光武器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空军就展开了利用机载高能激光武器拦截导弹的研究。1992年,美国国防部战略防御计划局提出“机载激光器计划”(ABL),旨在研究能够拦截和摧毁助推段敌方战术弹道导弹的激光武器,并于1996年正式启动。该计划以改进的波音747-400F飞机作为发射平台,以产生高能激光的化学氧碘激光器为核心,利用激光作为能量直接毁伤目标或使之失效。但是,由于存在设备体积过大、研制费用过高等一系列难题,该计划历时16年,在仅仅制造出一架用于试验的原型机后,于2011年12月被美国国防部下令终止。
然而,这一计划的中断并没有结束美军对激光武器的探索,而是促使其调整了更为合理和实用的研究方向与发展重点。特别是经过不断的努力,该计划曾经面临的技术难题都逐步得到解决,从而又迎来了激光武器的新生,特别是海基和陆基激光武器方面都有较好的发展。比如,海军的“舰载区域防御激光武器系统”(LADS)就是一种可用于大中型水面舰艇的末端防御的低成本战术激光武器。陆军的“机动战术高能激光武器系统”(MTHEL)则可防御火箭弹、迫击炮弹的攻击,以为前沿部队、军事设施提供保护。空军也转向研究空对地打击的“先进战术激光”(ATL)项目。
从激光武器的功能上看,最主要的用途还是用于对弹道导弹的防御。此次报道的美国空军两种开发方式,首要的作战考虑依然如此。与其他弹道导弹防御手段相比,激光武器具有反应速度快、使用成本低、打击精度高的显著特点。因此,尽管机载激光武器研制受挫,但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转而寻求由高空无人机携带新一代的机载激光器进行弹道导弹防御作战。在今年8月10日至8月13日的第18届年度空间与导弹防御大会上,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海军中将詹姆斯·赛宁透露,美军将在2021年左右试飞用于打击助推段导弹的“低功率激光演示样机”,目前已使用两款无人机开展相关研究。
同时,为了给自己发展激光武器造势,美国近期不断宣扬所谓的“中国导弹威胁”。8月20日,美国《国防》月刊网站刊文表示,中国有“世界上最积极、最多样化的弹道导弹研发计划”,中国弹道导弹现代化计划的推进可能对美国长期安全构成最大威胁。为此,美国需要对研发下一代武器系统投入更多资金,比如先进的作战车辆、定向能武器和太空能力。这明显是在为激光武器的研究争取更多的支持找理由。
除了弹道导弹防御外,激光武器新的用武之地就是反无人机。美国《空军杂志》早在2012年8月就披露,美国空军已经开始制定反无人机战略,并正在进行反无人机作战的相关战技术测试和演练。其中,以激光武器为核心的定向能打击技术是一个重要手段。今年6月21日,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网站以《美军正在设法击落无人机》为题报道,美国军方正在研究以包括激光炮等在内的一系列尖端技术应对无人机的威胁。
而美军各军种实际上早已开展了激光反无人机系统的研究工作。美国陆军与波音公司在“复仇者”防空系统的基础上合作开发了弹、炮、激光一体化的武器系统。美国海军于2009年首次试验使用“海军激光武器系统”跟踪、击落了飞行中的无人机。空军与波音公司联合研制了安装在拖车上的机动反无人机激光武器系统,并也在2009年进行了一次试验,以单束激光击落了5架位于不同距离的无人机。今年8月11日,波音公司代表宣布,在美军“黑色飞镖”演习中,波音公司的紧凑式激光武器系统(CLWS)通过激光束击落一架无人机。尽管这些试验系统都只能在较近射程上打击低空小型无人机,但却体现了激光武器在这一领域的实战前景。
从根本上看,美军近期较为密集的透露各类激光武器的进展情况,不仅仅是技术突破方面的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和军事因素。美国《国家利益》网站今年4月21日发表了题为《激光武器能挽救美国的军事主导地位吗》的文章,指出美国在当前精确打击、卫星、隐形、先进通信等技术已经扩散到其他国家的情况下,实际上寄希望于将激光武器作为其在“第三次抵消战略”中保持技术优势的资本。显而易见,美国需要一个能够支撑和维持其全球霸权优势地位的技术支柱。在当前的时代,激光武器似乎可以担当这一重任。
因此,今天的激光武器已经超出了原来的涵义,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新技术,而是一个新的武器体系。正如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激光武器专家马克·冈津格说的那样,美国导弹防御局的概念不是美国空军机载激光器的回归,“而是将无人机和定向能两方面成熟的军事技术进行结合,创造一个具有两方面优势的新型武器系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