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要抓住汽车市场的根本
当前以德国“工业4.0”为代表的全球制造业升级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规划。以此为背景,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各个产业都面临转型升级。作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龙头、抓手和载体,汽车产业对于引领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因此,汽车产业实施转型升级首当其冲、责无旁贷。
基于新一轮科技变革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将是涉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供应、销售及服务等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重大变革,也是真正实现汽车强国目标的根本路径。
在2015年10月27日开幕的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产学研等多方专家和企业领导云集,围绕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节能环保等热点问题,共同探讨“中国汽车业如何面对世界范围的制造业转型升级”。
“处于汽车要被重新定义的时代,上汽从建设头脑总部出发,布局旗下业务。”上汽集团战略研究和知识信息中心副主任戴娟表示。据悉,上汽2014年在组织结构上增加了战略研究和知识信息中心、前瞻技术研究部。为加速汽车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上汽还建设了大数据和知识信息平台。北汽则以新能源技术、汽车后市场、国际化战略等为突破口,重构与升级产业价值链和业务链。
博世对机器设备和人进行整合优化,致力于做“工业4.0”的技术提供者。“德国‘工业4.0’还在探索过程中,它是循序渐进的制造方式优化,企业要主动参与进来。”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执行总裁Patrick Leinenbach表示。
然而,要投入的领域很多,如何最大限度地配置资源?长安汽车副总裁兼汽车工程研究总院院长刘波指出:“对快速发展的企业而言,资源永远是不够的。有限的资源要分配得当,应基于公司战略、竞争标杆和客户需求。”
对于汽车业的转型升级,清华大学汽车产业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认为:“转型升级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无论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如何改变,本质都是要实现高效生产,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工业4.0’和智能制造仅是工具。”
在“边补课、边追赶”的转型升级征途中,技术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关键要素之一。特别是基于“互联网 +”的新条件和新需求,技术领域的若干问题都亟待全新思考和充分研讨,包括技术方向的把握与技术战略路线的选择、技术体系的建设与研发能力的提升、产品开发流程与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与使用、以及针对汽车低碳化(节能与新能源)、信息化(车联网等)、智能化(智能汽车)的趋势与机遇,如何有效把握及加快发展。
“立足当前产业格局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网联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在开幕致辞中说。
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着实产销两旺,车企均将其作为践行转型战略的开路先锋。据分析,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各车企积极布局下,新能源汽车预计在2020年进入普及期,到2025年会部分替代当前的传统汽车。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永贵表示:“构建新能源汽车生态圈除产品创新外,也需要互联网思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如以众筹模式建充电桩,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一体化绿色出行方案。”持相同观点的戴娟亦指出,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与智能网联紧密结合。
智能网联汽车是本届年会上被不断提及的热词。戴娟认为:“智能汽车主要针对用户的痛点,即安全性和舒适性,并布局核心技术产业链。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号: auto1950 。互联网汽车则主要提供用户体验服务,构建服务于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体系。未来两种技术会深度融合,改变汽车产业链结构
和生态。”
上汽、北汽、长安等国内主流车企的“十三五”规划中,均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点布局。据悉,北汽将在“十三五”期间,完成车用智能操作系统、众筹设计交互平台、轻量化智能整车开发等工作。跨国车企对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研究则较早,已具有一定的技术自信。沃尔沃汽车中国研发公司总裁沈锋表示:“沃尔沃的自动驾驶汽车已上路示范,一部分量产车型已经具有规避交通堵塞的辅助驾驶功能。在这背后,最关键的是要让纸面上的概念产品‘落地’。”
谈到国内整体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表示,行业面临如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网联汽车缺乏协同发展,整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合作模式不够清晰等问题。吴忠泽提出,今后需加强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加快推广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融合技术的应用。此外,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强调,产业跨界发展还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