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
能源环境新闻
在寒冬中突围:秀洲光伏业去产能之路
星之球科技来源:浙江时局2016-01-31我要评论(0)
2012年当园区开始布局产业地图的时候,他们将目光瞄准了光伏装备市场,光伏产业一直被认为是朝阳产业,占浙江全省光伏总产值三分之一的嘉兴更是拥有非常完整光伏产业链...
秀洲沙家浜社区的光伏屋顶
“我家屋顶装有8块光伏组件,装机容量是2000瓦。”谈起自家屋顶的光伏发电站时,家住嘉兴秀洲新塍镇沙家浜社区23幢的张桂荣掩饰不住的高兴。“我家有6口人,平均下来每天的用电量不超过3度,但屋顶的发电装置每天可以发6度电呢,多余的电还可以卖呢。”
秀洲百姓尝到了甜头。现在,秀洲又开始大手笔地打造特色光伏小镇。“光伏小镇,是一条以分布式光伏的理念为核心,光伏的产业为基础,配套上光伏的旅游,文化、餐饮的完整生态产业链。今后这里将处处有光伏,路灯、公交站、甚至是停车场都将使用光伏发电;15%—20%的企业用电量来自光伏发电;,所有的来到小镇的游客、客商都能享受到光伏的便利性。”在省记协组织“十三五走转改”活动中,嘉兴光伏科创园总经理李斌这样向记者描绘光伏小镇的美好蓝图。
受欧债危机和欧美“双反”影响,“两头在外”的光伏产业近几年来一直面临寒冬,秀洲区的光伏产业却迎难而上,破题背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探索与转型之路。
光伏小镇
腾笼换鸟
老三样开发区变身特色小镇
几年前,嘉兴秀洲高新区还只是一个省级园区,当时的大企业往往优先选择国家级的高新园区,秀洲高新区面临大的企业不愿来的问题,虽然距离市区不远交通位置优越,但是由于地处一级的水源保护区,低端的中小企业也被限制进入,低不成高不就,秀洲高新区始终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境况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园区的产业也是很多园区都有的老三样:纺织业、汽车配件和机械制造。但是慢慢地随着这些项目的路越走越窄,产业逐渐萎缩。园区清楚地意识到像以前那样单纯上马复制大产能的项目行不通了。
2012年当园区开始布局产业地图的时候,他们将目光瞄准了光伏装备市场,光伏产业一直被认为是朝阳产业,占浙江全省光伏总产值三分之一的嘉兴更是拥有非常完整光伏产业链,,拥有百亿以上的光伏企业两家以上。同时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的清洁能源。
然而现实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晶硅电池及组件需求量约35GW,而国内晶硅电池及组件产能达40GW,超过全球需求量。而2015年中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约15GW,同比增长逾40%。
国内光伏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仍不乐观。
受制于环境容量等因素,光伏制造业身处寒冬,当时也没有哪个大型的光伏装备企业愿意来秀洲。
此路不通,秀洲高新区开始重新思考:光伏产能过剩到底过剩在哪里?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国内的光伏产业过剩的多是技术落后、转化效率低的组配件制造,配套机制不健全、关键技术往往也缺乏国际竞争力。
至此,秀洲高新区将产业方向逐渐转向了光伏全产业链和泛光伏领域。2012年底省政府批准在嘉兴开展全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经过3年的发展,不仅初步形成了一条覆盖从光伏产品和生产装备制造到光伏发电运营维护等的完整产业链,同时,也创新探索出一套适合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秀洲模式”。2015年,一座“处处有光伏、家家用光伏、人人享光伏”的光伏小镇已初具规模,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一行来到秀洲新区考察时,正在建设之中的 “光伏小镇”更是让他印象深刻。
福莱特集团的光伏屋顶
转型升级
光伏小镇 “去产能”有高招
“去产能,主要是淘汰存在技术落后、管理不规范、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光伏企业,引入有核心竞争力的光伏企业,走优化发展道路,转型升级”。秀洲国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严加友说。
2015年秀洲全区共完成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24项(家),完成目标任务的112.73%,其中:完成包括国家和省级淘汰任务在内的市级以上任务12项。淘汰落后设备2541台(套),完成全年任务的231%,涉及印染1900万米、织造23316万米、水泥100万吨、建材42万吨、轻工150多万件等落后及过剩产能淘汰。实现节能5.19万吨标煤、节水89.3万吨。以光伏应用带动整个光伏产业发展的成效显著。
招数一:龙头企业创新突破
浙江瑞翌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地光伏龙头企业敢于创新的代表,在它的生产车间里生产线源源不断地“吐丝”,这些“丝”同样细得难以用肉眼识别,却能精确切割单、多晶硅。原来这些切割线就是光伏硅片上一条条的金刚线。
在光伏生产领域,硅片的成本不菲,而使用了这种切割线,能让原来的材料成本能节省一半以上。光伏切割线原本只能从日本、德国进口,而这种由瑞翌新材料公司自己开发的金刚线的出现取代了进口产品,产品一进入市场就供不应求,短短三年,已经成为了中国切割线标准的制定者。
光伏硅片和超白玻璃
招数二:以应用带发展
当地一家知名的光伏超白玻璃生产商浙江福莱特集团利用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集团总裁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苑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集团整个厂区的装机容量是13兆瓦,每年可以发电1300万度,用电高峰期完全不用担心限电。对光伏企业来说,吸引力还在于建这样的电站不占用土地资源,可以高效地利用厂区屋顶顶部。
按传统方式建设光伏电站,一般需要占用大量的工业用地,成本非常高,且很难批下来。而这个光伏屋顶的土地成本几乎为零,就可以负担起企业一年15%的用电量。多余电量更可以卖给国家电网,这条漫长的产业链条背后,是企业和政府的双赢。
招数三:研发驱动技术革命
光伏小镇并不是单纯地把光伏企业请进来,更是一座光伏产业科技创新的启动器和会客厅。小镇还规划光伏研发创新区作为产业创新引擎。
在光伏小镇的核心区,新南威尔士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打造的光伏产业联合研究中心、新能源光伏项目领域“国家千人计划”肖旭东主导的高校薄膜项目,朗新-阿里巴巴分布式光伏合作项目一大批高端项目汇聚于此。
据嘉兴光伏科创园总经理李斌介绍:在光伏小镇的核心区——光伏科创园共有6个大型屋顶,屋顶面积大概2万平米左右,并配有1.5兆瓦的电站。而这些屋顶都可免费供给科研实验使用。到2016年小镇计划引进高新企业30家、博士以上人才100名,可以极大促进光伏技术标准的进步。
秀洲光伏运维企业,能为用户提供安全、总成、运营、技术、融资等一揽子服务。
期盼细化政策 实现真正突围
在如何去产能上,秀洲高新园区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重量级”光伏相关企业落户高新区,包括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上澎太阳能、韩国OCI、晶科家庭能源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项目。项目覆盖了从光伏产品、生产装备制造到光伏运维的各个环节。2015年9月29日,秀洲高新区更是完成了三级跳,获得国务院批准,进入了“国家队”。
同时它也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随着国家政策利好的推动,光伏产业目前呈现回暖态势。
目前传统的光伏市场主要是地面电站和屋顶电站,这个市场容量不取决于市场,取决于补贴,也就是说,国家给多少补贴,就有多少市场。而且光伏发电需要有并网条件的基础,才能“上网”发电。光伏电站国内的买主主要是电力集团,买主单一,也局限了光伏发电的发展。
要让光伏发展真正走向市场化,摆脱“补贴”和“上网”制约,关键依靠技术发展和成本降低。比如储能技术的发展让每栋楼房甚至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能量储存系统,那么即使光伏发电不上网,也同样可以大规模推进和发展。
有基于此,光伏发电多元化之路,还需各方加强政策机制的研究,到那时,才是中国光伏产业真正的“突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条
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服务与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