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
汽车制造
英特尔:打造无人驾驶“朋友圈”
星之球科技 来源:美通社2016-12-06 我要评论(0 )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科再奇近日在洛杉矶车展AutoMobility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宣布英特尔投资将在未来两年新增超过2.5亿美元的投资,以期实现全面无人驾驶。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科再奇近日在洛杉矶车展AutoMobility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宣布英特尔投资将在未来两年新增超过2.5亿美元的投资,以期实现全面无人驾驶。这是英特尔首次在汽车行业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体现了汽车市场目前对于英特尔的重要性。这些投资是英特尔与汽车制造商和系统提供商不断合作的一部分,旨在帮助把先进技术集成到汽车内。
当前,越来越多的设备通过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它们遍布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也包括汽车。这些物和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至云、数据中心,正在形成一个加速增长的良性循环,开启万物智能互联的新世界。为此,英特尔正在不断拓展科技的疆域,旨在成为一家驱动云计算和数以亿计的智能、互联计算设备的公司。作为正在快速演进中的全球最智能的互联设备之一,汽车正在成为英特尔布局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的重要领域。面向未来的无人驾驶,英特尔正致力于以革命性的方式重塑驾驶体验。
科再奇指出,汽车行业处于重大变革的前沿,因此要求前所未有的计算、智能和连接能力。由于各种传感器、声呐、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将被嵌入无人驾驶汽车中,他强调行业必须为每辆汽车每天所生成的超过4000 GB数据而做好充分准备。并且指出只采集数据还不够, 必 须把数据转化为一组切实可行的洞察,从而获得它的全部价值。因此,从汽车到网络到云,都需要一个端到端计算解决方案以及强大的连接。
谈到未来驾驶,英特尔对合作伙伴、对整个行业以及对全球社会的承诺就是加速无人驾驶、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引领下一代计算变革。在整个行业内,只有英特尔能够提出并兑现这一承诺,因为 英特尔 拥有全面且无与伦比的技术组合 -- 这些技术是通过收购和创新而开发的。
英特尔打造无人驾驶“朋友圈”,应对无人驾驶当前面临的挑战
相关调查显示,2013年,有18%的消费者表示希望购买无人驾驶汽车;2014年,50%的消费者表示希望购买人驾驶汽车;如今,已有超过三分之一消费者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将是“驾驶的未来”。同时,无人驾驶市场也在快速增长之中。预计到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420亿美元;2030年,将有1.2亿辆无人驾驶程度不同的汽车上路;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四分之一。重塑驾驶体验蕴藏着巨大的机遇,但通往无人驾驶之路任重道远。无人驾驶的实现需要一个全球生态系统支持。为此,英特尔正在与汽车、科技行业以及其它领域的专家一起打造通向无人驾驶时代的“朋友圈”,应对无人驾驶当前面临的挑战。
英特尔与宝马集团和Mobileye展开合作,共同研发无人驾驶必要的解决方案以及创新系统。这三家分别来自汽车、科技与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行业的领军企业共同合作,目标是到2021年实现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和全自动驾驶车辆量产。为此,三家合作伙伴将建立一个行业标准,为无人驾驶建立开放平台。开放平台包括3到5级无人驾驶技术,并向众多汽车供应商和其它可以从自主机器和深度机器学习中受益的公司开放。
英特尔、东软集团、一汽红旗联合发布“智能驾驶舱平台”,是国内领先的高集成度解决方案,由英特尔、东软合作研发完成,一汽红旗将率先应用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体验的需求。从智能驾驶舱开始,三家企业踏踏实实迈出从智能驾驶到无人驾驶的坚定步伐。
世界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均依赖于英特尔技术为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影像系统和导航系统提供强大支持,其中包括宝马、现代、英菲尼迪、捷豹、路虎、起亚、雷克萨斯和丰田等。
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关键是必须能够看见并准确解析周围的环境。英特尔收购Itseez之后,有望提供专长以帮助开发面向嵌入式专业硬件的计算机视觉算法与实施方案。而对Yogitech的收购,则巩固了英特尔在半导体功能安全、方法和相关标准等方面的优势地位。
英特尔与LG电子有限公司将联合开发和测试面向下一代汽车的5G远程信息处理技术。
作为英特尔汽车资产组合的一部分,Wind River将与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合作,以降低开发软件支持的复杂性与成本。英特尔还将携手Green Hills、QNX等软件公司以及其它主要合作伙伴,提供面向软件定义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英特尔公布了名为“NAME”的全新非赢利技术联盟的细节,此技术联盟旨在开发参考架构,以减轻汽车的网络安全风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 条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服务与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