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
芯片/显示
激光电视将对量子点及OLED阵营带来哪些挑战
星之球科技 来源:微信公众号牛科技2017-06-28 我要评论(0 )
智能电视的出现让整个电视行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在继等离子和液晶电视之后,如今电视行业有站在了分岔路口,量子点orOLED?包括
智能电视的出现让整个电视行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在继等离子和液晶电视之后,如今电视行业有站在了分岔路口,量子点orOLED?包括三星、索尼、LG以及国产TCL、创维、海信在内的主流电视品牌都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而突然半路杀出的激光电视,让这一格局开始发声微妙的变化……
原本海信、长虹这两年都有在推激光电视,但是都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而近期,小米将在6月28日发布一款新的产品,几乎已经确认是激光电视。而售价也只有海信、长虹激光电视的1/6。由于小米本身自带热门,激光电视也就开始引发了更多人的好奇心。
激光电视不只是投影仪
准确的说,目前市面上所出现应该都是激光投影电视。顾名思义,这也是投影的一种。但却与我们平时在大学教师或者会议室看到的投影设备不同。激光电视是基于超短焦投影技术和激光光源技术实现的短距离大尺寸画面投射的设备,同时还得配上一套音响设备。
激光电视应该是面向家庭推出的一套完整的影音娱乐设施,包括超短焦投影、投影幕布以及音响设备。一般的投影仪采用氙气灯作为光源,体验过的人能深刻体会其画面亮度低的弊端,这也是为什么老师上课一般都会关灯、拉窗帘的原因。
激光电视在超大屏电视上优势明显
而激光电视之所以能够成为电视,其采用的激光为光源大幅提升了画面亮度。理论上,激光单色性很好,能够还原更真实的色彩,NTSC色域能够最高达到110%,比OLED屏幕更加出色。同时激光电视还具有超低功耗,寿命相比普通投影也要长得多,比一般电视寿命都长。
另外相比普通投影,在投射出理想的画面尺寸需要调整一定的距离并且固定,安装起来也会比较麻烦。激光电视凭借超短焦投影的特性,透射比基本在0.25以下,在半米左右的距离就能呈现100吋以上的画面,可以满足普通电视的使用场景,更加方便。
而最为重要的是,在超大尺寸的电视领域,液晶或是OLED电视的成本非常高,索尼100英寸液晶电视售价高达50万人民币,乐视120英寸液晶电视售价同样高达49.99万人名币,LG最新OLED电视77英寸售价近20万人民币,而海信、长虹激光电视100英寸以上售价均在5万元上下,性价比可想而知。
不过对比目前主流的OLED以及量子点显示技术,激光电视还是有明显的不足。OLED属于自发光,能够展现更纯粹的黑色,几乎不存在漏光问题,同时在响应速度上也更加出色。而激光电视毕竟是投影,如果在同尺寸屏幕下,画面的显示效果还是稍弱。而OLED电视最大的问题在于成本,其比普通液晶电视都要高出许多,更别说在100吋以上的大屏电视,更是天价。
而量子点电视,其实也是属于液晶电视的一种。由于采用了量子点材料的背光源,大幅提升了色域表现,颜色表现更加出色。再加上如今HDR技术,其实际效果与OLED越来越近。而在巨屏电视领域,其价格依然堪比一辆豪车的价格。
其实不难发现,激光电视与量子点、OLED电视真正竞争的只是在超大屏电视领域,而在一般家用尺寸电视上,激光电视与量子点或是OLED电视相比完全不占优势,甚至在价格上也不一定便宜。这也是激光电视主攻100吋以上电视市场的原因。
如今,激光电视推广最积极的还是海信,在国内率先推出了4K激光电视,总算是解决了100吋搭配1080P分辨率的尴尬。据中怡康监测数据结果显示,在80吋及以上电视占有率中,海信凭借激光电视已经占据了超过一半的份额。值得注意的是,海信依然是量子点电视的支持者,在中小尺寸主攻量子点电视,而激光电视则负责100吋以上的超大屏电视。
第四代显示技术VS量子点、OLED
激光电视被誉为第四代显示技术,克服了传统投影仪的很多弊端,但作为激光光源技术以及超短焦投影的结合体,激光电视的成本并不低,在中小尺寸上应用并不明智。但是上升到100吋以上的电视屏幕,相较于液晶、OLED则成本要低太多。对于液晶电视和OLED电视来说,屏幕尺寸越大,切割工艺难度越大,成本会非常高,以至于目前超大屏电视依然是天价,也只有王校长这种土豪才会考虑。
对于一般家庭或者商用,如果却是需要超大屏电视,对比这三种显示技术以及产品现状来看,激光电视绝对是目前最合适的选择。至于在中小尺寸电视上,激光电视对量子点和OLED电视都构不成威胁。但如果在未来随着技术提升,量子点以及OLED电视在大尺寸面板上能够将成本控制下来,又或许能够挽回超大屏电视市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 条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服务与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