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是思想不是技术
如何理解新工业浪潮下的两化融合?应该看到,两化融合是一种思想,不是一门技术。如果把它当成技术,就很容易出现偏差。那么到底什么是两化融合?
首先是工业化,工业化,就是产品、工艺、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和市场、客户、服务等等。工业化的核心是产品,大家试想,如果没有产品,或者产品都做不好,何谈服务。不谈产品的服务是一个伪命题。而信息化是软件、控制、过程、计算机、电子、网络和数据库。
为了解决二者难以融合的问题,2008年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搬掉这座大山。
两化融合,到两化深度融合,再到智能制造,这块路很长,两化融合不是把软件用到工业过程中,也不是把软件用在产品,而是要把信息行业的先进思想和方法应用到产品研制和工业过程中去。随着德国工业4.0的提出,CPS(赛博物理系统)开始变得普及。而CPS和两化融合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赛博是信息化之基(赛博是控制,赛博是通讯,赛博是创新,赛博是协同,赛博是虚拟),物理是工业化之础,两个构成的就构成了一个CPS信息物理系统,实际上也就是两化融合。那么CPS中赛博是怎么来的?实际上赛博是由智能的人创造的,这就是我们所出版的《三体智能革命》所解读的。进入数字经济和虚拟经济,可以说,“知赛博者智、涉赛博者勇”。能够深入研究赛博就有智能了,能够敢于应用赛博就是勇士。制造业的建设,需要这样的智勇双全。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复杂的工业体系,而且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工业化没有完成,这是我们的真实的现状。工业化没有完成,中国的生态环境必然是工业1.0,2.0,3.0,4.0很长时间是并存的。中国不是小国家,一定要不失偏颇、从长计议地考虑基础工业。在当下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定要固本强源,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数字化,数字化核心是建模型,两化融合要做诸多事情,模型是第一,模型建不好,而先去做其他是不通的。工业界这类失败的例子太多。
工业的基础是数字化,“十三五”中央的提法是数字化制造普及,“十四五”是互联网+制造普及,真正的智能制造是要到十到十五年之后吧。然而所有的根基都是围绕制造而进行的。制造中的新动能也是能量满满的,等待释放。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创新未必需要高科技,创新在传统行业中照样可以进行。”美国的创新型企业有3/4来自传统行业,只有1/4是来自科技行业。6月份工程院的一次工作会议上,朱高峰副院长讲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给我们生活提供太多便利了,我们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阿里巴巴能造出中国的大飞机吗?马云能把中国的汽车卖到美国欧洲去吗?
工业只能来自工业,没有别的路径可以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