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的L3级自动驾驶则仍处于是否使用激光雷达的争议阶段。以IBEO为代表的低线束激光雷达用于车身四个角的布局配置占据上风。
而在L4级自动驾驶预研方面,他们对于激光雷达的现状越来越“模糊”。这种模糊来自于越来越多的宣称技术领先的初创公司,不同技术路线的比拼,产品指标与实测性能的差距,以量为前提的所谓低成本......
激光雷达的1.0时代,以Velodyne为代表的先行者,让360度旋转的机械式激光雷达成为了各大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的必选项。从低线束,到高线束成为各家厂商的比拼焦点。
激光雷达的2.0时代,为应对将来车规级量产、低成本、小体积的需求,各大激光雷达厂商开始瞄准MEMS、FLASH、OPA等三种混合固态及固态激光雷达技术路线挺进。
在这个时间段,各大汽车主机厂、Tier1开始密集布局,通过参股,收购激光雷达初创公司的方式,来为自动驾驶车量产铺路。
而进入3.0时代,主机厂正在改变过去“全盘接收”的思路,尤其是在陆续测试了众多激光雷达厂商的产品之后。
目前,激光雷达行业比较清晰的结论是:从成本来说,FALSH比MEMS要好,价格有优势;从技术成熟度来说,FLASH比OPA难度要小的多。MEMS属于混合固态类型,成本下降难度大,主要是产品一致性没法保证。FALSH则是采用类似环视摄像头方案,结合距离与视场,产品综合竞争力高。
近日,彭博社披露了戴姆勒上月宣布正在硅谷测试其自动驾驶通勤服务,然而,Quanergy未与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达成合作伙伴关系。相反,戴姆勒正在使用的是总部位于圣何塞的Velodyne公司开发的技术。
彭博社称戴姆勒拒绝就其与Quanergy的关系发表评论。而Quanergy CEO Eldada否认与戴姆勒的关系存在问题,并且表示Quanergy是戴姆勒的提供激光雷达合作名单之一。
2014年,Quanergy宣布与德国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合作,2015年,两家公司展示了配备Quanergy激光雷达的梅赛德斯奔驰E350轿车。
此外,据彭博社报道,Quanergy刚刚宣布的的IPO计划也已经搁置,因为该公司将把重心转向其他方式募集新资金。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Quanergy的早期投资者三星资本和Sensata(森萨塔)已经对公司的表现感到失望。随后上述两家公司的发言人出面辟谣,表示仍然看到Quanergy的技术,当然需要一些时间去克服一些难题。
此前,Quanergy邀请了彭博社参观他们的总部和生产线,并现场展示了在受控条件下的最新产品技术测试,但并非按照汽车制造商的测试要求条件下。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Quanergy S3激光雷达的正式规格并不符合一般使用自主驾驶所需的性能。目前行业内对激光雷达的测距要求是200米,允许一辆汽车以每小时75英里的速度行驶提供7秒的反应时间。
彭博社此前报道的一份当前Quanergy S3规格表显示了的是150米的测距范围。Quangey还测试了其在高反射物体上的距离,但这对于激光雷达来说是很容易长距离观测的,但通常不是汽车厂商对激光雷达的要求。
早些年,Quanergy也出现了类似问题,并且Eldada也承认,比如,其在2014年推出的M8激光雷达,新闻发布会上公司宣传的测距范围是300米。但到了2017年1月,该公司称该设备有200米的测距能力。六个月后,它再次修改了规格,称它的“最大测距超过150米”。而到了2017年11月,公司发布的一份新闻稿,描述其测距范围变得模糊,仅有简单地描述为“长”。
前Quanergy员工表示,这是行业常识,目前每台设备的性能都有很大差异,这是一种缺乏可靠生产标准的必然结果。
Eldada说他们有三个不同版本的M8,94%的产品现在有200米的测距范围。目前,这款8线3D激光雷达M8产品主要面向机器人、工业AGV领域等。但无论如何,在Eldada眼中,公司的未来一直是S3。
然而,除了戴姆勒,此前对S3有兴趣的一家日本厂商Koito发言人表示“我们还没有决定应该从哪家供应商那里购买零部件。”此前,Quanergy宣布与Koito合作,将激光雷达传感器内置于车头大灯。
Eldada说:“我们不想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且会受到无法控制的延迟。”目前,Quanergy已经在中国市场推广他们的M8产品,而Quanergy的另一款产品S3-Qi则把目标市场定位于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安防、智能家居及工业自动化应用。
此前,Eldada明确表示,大多数在Sunnyvale工厂制造的激光雷达将被出售用于工业自动化、无人机和机器人,只有少部分是面向汽车用户。
今年初,Quanergy宣布最大生产基地将落脚中国,今年底将利用战略性合作伙伴 Sensata(森萨塔)在江苏的常州的工厂生产激光雷达,预计初期年产能1000万台,未来将是市场的需求逐步扩充至数亿台。显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数量将是用于非汽车行业。
同时,Eldada透露公司的最新一轮融资的主要投资人将来自中国(甚至有可能全部为中国投资者。),融资金额将超过上一轮,预计估值将再创新高。Quanergy上一轮在2016年第三季募资金额为9000万美元,累计募资金额达1.35亿美元,估值高达15.9亿美元。
Quanergy的目标是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的成本控制在250美金以内,而在后续集成ASIC芯片推出后成本可以下降到100美金。但前提是足够的订单支撑,至少是10万台量级以上。但这个时间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毕竟之前Quanergy已经有过一次“跳票”。
对于Quanergy来说,非汽车行业市场需求是可见的。而在汽车行业,竞争则异常激烈。就在8月1日,Quanergy宣布其固态LiDAR传感器生产线已通过IATF 16949认证(真正意义车规级量产的第一步,后续还有诸如26262功能安全标准等),但这对于新一轮融资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目前汽车行业受关注度最高的就是法雷奥的SCALA激光雷达,它是世界上目前唯一一款量产的车规级激光雷达,在去年已经搭载奥迪A8,全球首款L3级自动驾驶的量产车型。
法雷奥的第一代SCALA激光雷达的水平视角可以达到145度,在不同天气,白天或是黑夜,探测到150米距离以内的静态或动态障碍物。到明年将会有第二代SCALA量产发布,而第三代SCALA将会是固态激光雷达,预计在2021年以后推出。
另一家激光雷达行业备受关注的企业是以色列初创公司Innoviz。这家公司在今年5月宣布与BMW(宝马)合作成为其固态激光雷达首家量产客户,将为宝马计划在2021年推出的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固态LiDAR传感器。
今年6月,沃尔沃汽车宣布通过旗下科技投资基金完成首笔战略投资,标的正是另一家备受关注的激光雷达初创公司Luminar。沃尔沃的目标是2021年量产其自动驾驶汽车,Autoliv,Luminar,爱立信将是主要的合作伙伴。
同时,技术路线的争议仍然不停歇,今年关于905nm波长和1550nm波长激光雷达的争论不断。
凭借人眼安全性优势,1550nm波长LiDAR传感器可以以更高的功率运行,以提高探测范围,同时对于雨雾的穿透力更强。但也有坚持905nm波长的厂商表示已经开发了相关解决方案,可以使905nm激光器保持人眼安全的同时提高探测距离。
从目前主要几家主机厂的L4级无人驾驶项目计划时间表来看(除了Waymo自主研发激光雷达,通用汽车直接收购激光雷达企业Strobe),对于众多激光雷达初创公司来说,还需要准备足够弹药“熬过未来三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