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7日报道 英国《明星日报》网站8月26日发表了题为《英国皇家空军1亿英镑战机将装备星球大战式激光炮》的报道。
F-35“闪电II”隐身战机将是有史以来第一款装备这种未来武器的战机。这意味着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将能以光速攻击空中和地面目标。
这种被专家声称雷达探测不到的超音速战机定于近期接受测试。英国和美国政府正在斥资数百万英镑,用于研发一款可安装在这种战机上的定向能武器。
英国最近还宣布打算研发和制造一种可以安装在皇家海军军舰上的激光武器。美国科学家已经开始测试流线型机载激光炮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F-35隐身战机发射激光炮效果图。(美国《每日新闻》网站)
它将使飞行员能快速瞄准一系列目标并发射定向能激光束,在几秒钟内将目标摧毁。一名消息人士昨晚透露,给F-35战机安装激光炮将使其成为有史以来最致命的武器之一。
他们还说:“激光会向来袭导弹、战机或地面目标发射能量脉冲,然后在几秒钟内将其摧毁。”
他们说:“这种激光武器将成为真正的‘星球大战’武器,而且将改变空战。它仍处于研发阶段,可能需要3至5年时间才能安装在F-35上。但F-35肯定会成为第一款用激光作战的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F-35使用激光炮拦截导弹想象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F-35是迄今为止造价最为昂贵的军用战机之一。今后10年,英国将购买48架F-35战机,花费纳税人约91亿英镑(约合117亿美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英军F-35B隐身短垂战机在“女王”号航母上降落效果图。
这些时速超过1.6马赫的喷气式战机将装备英国皇家空军和皇家海军,它们将部署在陆基基地和海上航母,其中包括部署在新的造价达31亿英镑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甲板上。
F-35的棱角外形设计和雷达吸波材料,使其可以避免被敌方传感器轻易发现。
它发出微弱的红外线和视觉信号,可帮助其避开热寻的导弹。
F-35战机的驾驶舱内设有高科技多功能触摸屏和语音识别系统。
来自6个光电探头的图像让飞行员获得了周围环境的360度全方位红外线地图,而且直接投射到他们的飞行头盔面罩上。
一台超级智能机载计算机可帮助飞行员分析战场和识别目标。
【延伸阅读】F-35B中队驻日:可飞876千米投弹64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12日报道,美海军陆战队已将一个F-35B隐身战机中队部署至位于日本山口县的岩国基地,首批10架已于10日飞抵日本,另有6架将于年内部署完成,这是美军F-35隐身战机的首次海外部署,那么一个F-35B战机中队的战力有多强?本图集就此解读。图为2017年1月11日,美国防部公开的,已飞抵日本境内的F-35B隐身战机编队,这是首批部署10架中的4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F-35B(海军陆战队型)是F-35系列三型号中吨位最小的,外形尺寸与F-35A相当,全机长15.4米,翼展10.7米,机高4.3米,最大起飞重量27吨。本图展示了同一俯拍角度的F-35三型号外形对比,F-35A的识别特征是有固定航炮,F-35B是看座舱后部的升力风扇,F-35C的整体尺寸(特别是翼展)均大于前两者,比较容易识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张对比图详细列举了F-35系列三型号的作战性能,其中F-35A(空军型)是唯一配备固定航炮的型号,F-35B则是三型中唯一具备短垂起降能力的,而F-35C(海军舰载型)是三种型号中尺寸最大的,其作战半径也是三型中最大的,三种型号的最大平飞速度均为1.6马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F-35B兼具隐身、短垂起降和超音速飞行能力于一身,按美海军陆战队计划,F-35B隐身战机将在未来替换现役的AV-8B短垂战机和FA-18CD舰载战机群,图为美陆战队的AV-8B、F-35B和FA-18D(双座型)编队飞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F-35B短垂着舰动态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F-35B剖面结构示意图,展示了F-35B的垂直起降原理,可见F-35B实现垂直起降,主要依靠“升力风扇+尾部发动机喷管90度下偏+调姿喷管”三者配合实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从洛马公司官方公开的F-35B作战性能看(如图所示),单架F-35B在执行空中遮断任务,携带2枚454千克级JDAM卫星制导炸弹和2枚AIM-120空空导弹(只使用内置弹舱)时,最大作战半径可达876千米,要远超采用同等载弹量的AV-8B和F-18C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F-35A(空军型)地面武器展示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按此数据计算,一个F-35B中队(16架战机),在只携带4吨弹药出击时,一次出击可向876千米外的任一目标区投放64吨弹药,而在不计航程时,以7吨最大载弹量起飞,理论最大投弹量可达112吨。与AV-8B相比,已实现了质的飞跃,而且大幅提升了战场生存性能。 图为F-35B四机编队飞行,近处这架隶属于英国皇家海军,其余均隶属于美陆战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张示意图标出了F-35B从岩国基地起飞,所能覆盖的作战半径(876千米),可打击包括半岛、中国东海以及冲绳的大部分区域,可见对周边国家会具有相当威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12年3月拍摄的F-35B(BF-03号机)进行空中开启弹舱试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拉近镜头后可见两个弹舱内各挂载一枚454千克级JDAM卫星制导炸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本图展示了F-35C(海军)舰载型能(计划)搭载的各种对空、对地武器弹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F-35B短垂滑跃起飞动态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F-35B(BF-01号机)投放GBU-12激光制导炸弹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16年11月拍摄的,在“美国”号两栖攻击舰上进行全外挂短垂起降测试的F-35B,共挂载了4枚GBU-12激光制导炸弹(每枚重230公斤)和2枚AIM-9X格斗导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此次部署日本岩国基地的为美海军陆战队第121舰载战斗攻击机中队(VMFA-121),中队绰号“绿骑士”,常驻亚利桑那州尤马基地,是美陆战队中最早接收和进行F-35B训练的部队。图为2013年,隶属于VMFA-121中队的F-35B在尤马基地进行短垂起降训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红外传感器拍摄的F-35B战机VTOL起飞动态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F-35B进行全外挂试飞,共挂载了4枚GBU-12激光制导炸弹(每枚重230公斤)、2枚AIM-9X格斗导弹,以及中心线挂载的隐身航炮吊舱,摄于2015年4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VMFA-121中队装备的4架F-35B垂尾特写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F-35B试射AIM-120中距空空导弹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6年12月,4架F-35B组成编队飞越“美国”号两栖攻击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1月11日公开的,正在飞往岩国基地途中的F-35B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F-35B(BF-03号机)进行JDAM卫星制导炸弹投放试验,摄于2012年8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3年5月22日,两架洛克西德-马丁公司新生产出来的F-35B战机,从位于德克萨斯州沃思堡工厂飞往美国海军陆战队尤马基地。从机身涂号看这两架战机隶属于VMFA-121中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F-35B双机在空中切换至VTOL(垂直起降)模式,前部升力风扇舱顶盖已升起,尾喷口也下压至90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12年3月,进行集体地面展示的F-35B(近处4架)和F-35C(最远2架)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F-35B与AAV7两栖突击车群协同训练,摄于2016年3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VMFA-121中队的2架F-35B编队飞行资料图,摄于2013年7月。
(2017-01-17 08:18:00)
【延伸阅读】空中母舰!美新无人机可由F35组网遥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下辖的“战术技术办公室”(TTO)放出F-35隐身战机联网遥控小型无人机群猎杀中国歼-20隐身战机的设想图,本图集就此解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其中出现的小型无人机即美空军与Dynetics公司联合研发的“小魔怪”(另译“小妖精”)多用途无人机,最大特点是可从空中投放并回收。图为“小魔怪”小型无人机编队飞行设想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小魔怪”除采用“蜂群编队”方式作战外,还搭载多种新技术,包括保密通信,传感器“拼接”遥测等,可大幅增强无人机群的独立(侦察、监视及)作战能力,必要时还能对敌军地面或空中目标实施自杀式攻击(后续型号还可携带微型弹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尺寸较小,“小魔怪”可由不同类型的空中平台投放或回收,如B-1B轰炸机、F-16战机、F-35隐身战机及C-130运输机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本图展示了“小妖怪”无人机群的作战剖面示意图,在由B-52轰炸机从敌防空区外投放后,“小妖怪”无人机群的航程可达555千米以上,在完成对目标的侦察或攻击任务(目标区续航时间超过1个小时)后,无人机群返航,由C-130运输机(”空中母舰“)回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早期概念图中,左侧的B-1B轰炸机正在投放“小妖怪”无人机,而右侧的C-130运输机正在进行空中回收无人机作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尺寸小且机群数量巨大,“小魔怪”不仅很难被敌方雷达发现,而且即使被敌军战机或防空武器目视发现,被击落一部分后,也不会影响其余编队继续作战,抗干扰能力也要强于普通无人机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可“空中回收,并重复使用”是“小魔怪”无人机的最大卖点,回收方式类似软管式空中加油,无人机先伸出回收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C-130“空中母舰”释放回收装置,准备回收“小魔怪”。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回收钩会利用激光或其他传感器与回收装置对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小魔怪”无人机空中回收作业模拟动态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C-130“空中母舰”内,操作员可在必要时人工干预回收作业,通常交由无人机和系统自动进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成功捕捉无人机后,C-130会将“小魔怪”拖回货舱或两侧主翼下,而无人机将折叠主翼,便于回收作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按DARPA和Dynetics公司的计划,美军将于2018年内开展“小魔怪”空中投放和回收试验,图为“小魔怪”空中投放试验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该项目在2019年的试验目标是在30分钟内连续回收4架“小魔怪”无人机,图为空中回收无人机连续镜头之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空中回收无人机连续镜头之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小魔怪”无人机不仅能将传统军机变为“空中母舰”,还能起到战力倍增器的作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战术技术办公室”(TTO)的目前正在进行“拒止环境下协同作战”(CODE)项目研究,目的是为现役或未来无人机开发先进算法和软件,拓展其在拒止或对抗空域的对空及对地作战能力,项目重点关注研发及验证改进的协同自主性,使无人机蜂群能在一名操作员(例如F-35有人战机飞行员)的遥控下,完成跟踪、攻击等任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若这一技术成熟后,2002年科幻空战动画《战斗妖精雪风》中设想的无人战机伴随有人战机协同作战的场面或在未来成为现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C-130进行空中回收系统试飞试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C-130尾部货舱视角,回收“小魔怪”无人机设想图之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即将收入货舱的“小魔怪”无人机,可见主翼折叠后,该机外形酷似一枚巡航导弹。
(2018-05-23 09:07:00)
【延伸阅读】美研“阿凡达”无人战机:F-35可遥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国防部近日公开了其麾下的秘密部门——“战略能力办公室”(简称SCO)。其中一个被称为“阿凡达”(Avatar,意译为“化身”)项目。其具体内容与同名科幻电影的概念类似,允许美军战机飞行员从远距离遥控指挥无人战机群作战,而这些无人战机则是由现役的F-16或F-18有人战机改装而来,本图集就此解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看过2009年推出的科幻电影《阿凡达》的童鞋们,应该对电影中,双腿残疾的男主借助特殊仪器,利用意念操纵3米高的纳威克隆人作战印象深刻。现实中,SCO的“阿凡达”项目借用了影片的部分概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阿凡达”项目的核心是利用新技术改装现役战机,使其作为F-22和F-35隐身战机的补充力量,启到“战力倍增器”的作用。关于将有人战机改为无人版本典型实例是美国波音公司于2010年为美空军专门研发的无人靶机改装套件,美空军利用该套件,成功将一架F-16战机改装为QF-16无人靶机,已于2012年5月实现首飞。 图为QF-16无人靶机试飞资料图,注意座舱中并无飞行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试验证明,QF-16的最大平飞速度可达1.47马赫,最大飞行高度达1.2万米,可轻松完成横滚、半滚倒转、7G空中急转弯,甚至“破S机动”等大过载空战格斗机动。而且波音公司表示,如有需要,QF-16可搭载现役F-16战机所使用的全套武器系统。图为QF-16与有人驾驶的F-16C、F-4战机编队资料图(座舱视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阿凡达”战机也面临一些技术难题,例如高速保密数据链,以及指挥控制系统的小型集成化。目前QF-16仍采用地面遥控,不存在体积限制问题,但若要将该套系统搬到空中,势必需要进行小型集成化改进,很可能会先经过在预警机等大型机载平台试验后,再逐步推广到F-22和F-35隐身战机上,但该项目的确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已投入批量服役的QF-16无人靶机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如果“阿凡达”项目成功实施的话,图中F-35A两侧的F-16战机未来都会变为无人版,组成有人-无人战机联合编队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QF-18无人战机艺术想象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QF-16以无人驾驶状态飞行座舱特写。
QF-16与QF-4靶机编队飞行,摄于2016年12月。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