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会造飞机的人,为什么会有属于自己的飞机工作室呢?
“智能制造”当是关键词。上飞公司在官方消息中提及:“王坚大飞机工作室”是上飞公司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将会用工业大脑、数据资源、变革性技术为大飞机事业插上“隐形的翅膀”。
着眼于产业格局和未来发展,上飞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新技术在飞机制造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就是说,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将会成为探索的重点。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阿里巴巴的ET工业大脑。仅在杭州,ET工业大脑已深入中策橡胶、盾安、正泰、恒逸石化等企业的生产场景中,通过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原先沉默的生产数据可以真正发挥价值,在良品率提升、故障预测、生产线提升改造等方面发挥作用,甚至关联到产业链上下游的改变。
实现制造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同样也是上飞在积极探索和关注的。官方消息中提及,以数据驱动制造,上飞想解决航空制造中“视而不见”“盲人摸象”“雾里看花”等影响飞机制造产能提升的问题,用数据实现优化工艺设计、智能排产排程、精准物流配送、优化质量控制、透明管理决策,最终实现用数据创造价值。
在什么都讲融合的数字经济时代,对数据的重视或许已是很自然的事。但作为阿里云计算业务的拓荒者、阿里云ET城市大脑的创始人,王坚对技术革命的洞察一直走在前沿。
当年,阿里云坚持要走自主研发之路,背后是众多工程师共同背负的梦想和压力,王坚也曾在亮相央视《朗读者》栏目时回顾创业的艰辛时光。现如今,阿里云已成长为全球云计算三巨头之一,在天猫双11等众多流量高压场景背后,其实都有阿里云的技术支撑。
王坚表示,与中国商飞公司进行合作是一件创新而又有意义的事。在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时代,“城市大脑”的出现,第一次把数据资源当作城市发展的决定性资源,双方合作将使用数据来为大飞机发展打造“新的翅膀”。
数据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上飞这次要造的“新翅膀”,就是要实现“made of 数据”。如果要畅想一下,这件事的推进将会是由点到面的,先从某一环节去试点,再逐步铺开,推动制造环节的数字化转型,而对传统制造数据的挖掘、建模,最终将为飞机制造构建出一个“工业大脑”。
如果观察一下就能发现,阿里云的ET大脑正落地到工业制造、城市交通、医疗健康、环保、金融、航空、社会安全、物流等数十个垂直领域,而马云呼吁的重点也从新零售转向新制造。——为制造业加上互联网的能力,这样的技术融合正在越来越多领域发生,帮助产业寻求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最优解”。
这将是一个数字化的飞机梦。有趣的是,王坚曾将城市大脑比喻为下一个“登月计划”。当时他表示,正如60年代的登月计划一样,城市大脑将为世界科技创新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探索平台。
当时王坚表示,产业、技术不可能凭空发展,基于互联网,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数据,现在我们可以去谈论机器智能、城市大脑。这三件东西结合在一起则正如当年电的出现一样,构建起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而机器智能是数据时代的第一个电灯泡,开始把黑夜变成白天。
如今,城市大脑的发源城市杭州成为了史上第一个能数清路面上实时跑着多少辆车的城市。衢州、苏州、雄安、澳门、海口、德清、吉隆坡等海内外十多个城市都已采用ET城市大脑。
距杭州3000公里外的马来西亚吉隆坡,复刻了杭州城市大脑指挥救护车的经验,当地救护车赶到事故点的时间缩短了48.9%。在雄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阿里云联手打造“未来城市实验室”正紧锣密鼓地用人工智能参与到新城建设……
数字化方案正在更多的产业领域和城市起航,这是属于数字时代的数字梦想,也是技术和数据不断创新实践,着眼于未来的探索与前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