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订阅
阅读| 订阅
轨道交通新闻

五部委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

来源:科技日报2020-03-04我要评论(0)

改革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形成机制 实施青年科学家长期项目 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取得重

改革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形成机制 实施青年科学家长期项目

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取得重大开创性的原始创新成果,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2018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提出,突出原始创新,促进融通发展。

为解决我国基础研究缺少“从0到1”原创性成果的问题,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从优化原始创新环境、强化国家科技计划原创导向、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创新科学研究方法手段、强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始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服务等7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优化原始创新环境

《方案》强调,建立有利于原始创新的评价制度。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对人和创新团队的评价,注重评价代表作的科学水平和学术贡献,让论文回归学术,避免“四唯”倾向;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的评价制度;建立促进原创的基础研究项目评价制度,基础研究项目重点评价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新规律的原创性和科学价值,注重评价代表性成果水平;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重点评价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中关键科学问题的效能和应用价值。在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评价试点。

《方案》提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础研究,扩大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学科布局和科研选题自主权。鼓励科学家围绕重要方向开展长期研究,不追热点,把冷板凳坐热。鼓励和支持科学家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挑战最前沿科学问题,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努力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设计新方法、发现新现象。

在改革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形成机制方面,《方案》强调,充分重视科学研究过程的灵感瞬间性,对原创性课题开通项目申报、评审绿色通道,建立随时申报的机制。对于在重大原创性突破研究过程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实行滚动立项。

《方案》强调加强学风建设,加强科研活动全流程诚信管理,对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责任人开展失信惩戒,加大对科研造假等学术不端的惩治力度。

强化国家科技计划原创导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始创新

《方案》强调,强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原创导向;国家科技计划突出支持重要原创方向,坚持全球视野,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前瞻部署;国家科技计划突出支持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对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给予长期支持,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网络协同制造、3D打印和激光制造、重点基础材料、先进电子材料、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等重大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方案》特别提到,要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辐射带动作用,如探索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独立责任主体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任务的机制;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国家战略重大科技问题,在特定优势领域长期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在重点学科领域和关键技术领域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强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力度。

实施青年科学家长期项目

在人才培养方面,《方案》提出,建立健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一批在国际前沿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领军人才,赋予领军人才技术路线决策权、项目经费调剂权、创新团队组建权。重视培养基础研究领域的青年人才,对青年人才开辟特殊支持渠道,重点支持淡泊名利、献身科学、潜心研究的优秀青年人才。

《方案》提到,要实施青年科学家长期项目。统筹利用现有渠道,聚焦重点研究方向,准备支持一批30—40岁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有志于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优秀青年科学家,瞄准重大原创性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科学问题,在数学、物理、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深海科学、纳米科学等基础前沿领域和农业、能源、材料、信息、生物、医药、制造与工程等应用基础领域开展基础研究。按方向选人,按人定项目。青年科学家人选由一线科学家推荐。被推荐人根据确定的重点方向提出项目。项目负责人自主确定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承担单位对项目团队成员可实行年薪制等灵活分配方式。

此外,《方案》强调要在国家科技计划中支持青年科学家。例如,在重点研发计划中加大对3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加强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计划的支持;加大对博士后的支持力度,等等。

此外,《方案》还强调要推动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在加强管理服务方面,《方案》提出加强组织协调和统筹实施,加大中央财政的稳定支持力度,加大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改进管理部门工作作风。(本报记者 刘垠 操秀英)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 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