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截至北京时间4月2日上午4时55分,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209071例,死亡4633人。其中,纽约州累计确诊83948例,为美国疫情最严重的州。张先生在纽约居住了很多年,最近几年进入美国医疗行业工作。他的父母也都曾在国内从事医疗行业数十年,如今都已退休。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让他在异国他乡接过了父母的接力棒。纽约的疫情究竟情况如何?身处一线的张先生将为我们讲述纽约抗疫的故事。以下是他的口述:
我所在的医疗集团叫做Northwell Health,公司业务遍布纽约市和长岛。我们拥有5家大型综合医院,3所专科医院和11所社区医院。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医学院和世界顶级医学研究所。我们是纽约州拥有员工人数最多的企业,我们拥有近7万2千名员工。每年服务200万病人,近4万名新生儿。
目前我们所有的5家综合医院都在收治新冠患者。已经收治2400人,还有3600名住院病人等待测试或等待结果。我们的重症监护室目前处于85%满员状态,已经治愈了1000多人。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气短。如果健康状况不好的人,可能会引起并发症。
医疗物资并不缺乏 3D打印可仿制呼吸机
就目前而言,医疗物资不算短缺,但是我们也在积极联系我们的供应商加紧准备物资。目前还没有从国内进口相关物资。KN95和N95的使用各个医院有自己的标准,我们根据具体用口罩的科室来决定,还有根据美国药品监督局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储备。
呼吸机是每个医院都缺乏的,因为任何一家医院都不能完全作好应对这场疫情的准备。但是我们集团运用最新的3D打印技术仿制了与呼吸机一样功能的设备,并可以使用。物资问题还是需要与已经合作的供应商协调,而且我们的供应商选择很多,应该会得到妥善解决。
(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曾表示,纽约州面临大量呼吸机短缺)
400多员工确认感染 没有医护人员因疫情牺牲
我们的医护人员的状态还是比较好的,很多正能量在集团内部扩散。大家很支持也很关爱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张先生的医护同事们)
最近听说有近6万多全美各地的医护人员前来支援纽约。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例医护人员被感染而去世的病例,但是有400多名员工确认被感染,但并不全是医护人员。
(医护们的车上常常有市民留下的感谢卡)
(纽约的医护人员也得到了英雄般的对待)
在疫情中有很多平民百姓支持一线工作者的故事,比如当地餐馆免费向医院医护工作者提供食品,幼儿园给我们集团员工全额减免这段时间的费用等等。
第一家试验使用Kevzara药物进行新冠肺炎治疗
我的工作是负责临床试验审批中的伦理道德审核,我们要确保临床试验方案及附件是否合乎道德,并为之提供公众保证,确保受试者的安全、健康和权益受到保护。例如我们在3周前审核通过了吉利德公司的瑞德西韦可以在我们集团下属的医院的病人身上使用来观察效果。我们同时也是全美第一所使用再生元制药公司(Regeneron)Kevzara这款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试验医院。这些项目都要经过我所在的部门审批才能开始试验。现在随着患者的增多,很多医生都在寻求治疗方法,所以我们的工作压力有所增加。
(收到的市民手制贺卡 上有中文“爱”)
美国的医疗行业和国内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美国的医院不像国内医院所有科室都匹配完全,很多医生是在自己的诊所内行医,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交叉感染。纽约的医院也在陆续停止耳鼻喉科的诊疗。医院非重要一线岗位都已改为在家工作。
国情不同 社会管控方法也不同
社会管控也是由国情决定的,最近两周管控效果还是很有效的,人们减少了出行的次数,避免大型集会。从半个月前,纽约、康涅狄格和新泽西州都已经关闭了所有大型活动、娱乐场所、酒吧、健身房等等。超市,饭店也都缩短了营业时间。人们还是会外出,这是个客观现实,除了纽约市内人口密度跟国内一二线城市差不多以外,其他地区人口密度很小。我每天都会出门散步,溜狗,跑步等等,只不过去超市的次数会相对来说稍微减少。
(纽约的街头)
疫情无国界 希望同胞客观看问题
在我们集团里我没听说有人指责病毒是中国的责任,反而很多人在批评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不当言论。总体来说,华人目前是平安的。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言论,但批评者并不是主流而且几乎看不到。
我觉得美国肯定要借鉴中国的经验,但国情不同,要找到属于美国的方法。但是从治疗的角度可以与国内合作。我认为疫情无国界,需要互相援助。国内现在有些人在强调“美国政府”在中国疫情严重的阶段没有援助,这个极为有可能。这个“美国政府”是指联邦政府。联邦政府资金需要经国会批准,不是随便就可以动用的。所以联邦政府可能没有过多援助。但是,据我所知,在非政府机构的援助中,美国是所有援助国家中的首位。
我希望国内同胞要客观看问题,美国有美国的缺点,但同时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国内发展迅速,确实值得骄傲和自豪,但是理性看问题,不要盲目转发没有源头的文章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中美仍然有很多合作空间和友谊在,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战胜疫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