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光伏产业将正式步入全面平价时代,行业也将再次迎来跨越式大爆发发展。”日前,英利能源科技集团总经理刘丁涛在接受北青科创频道采访时表示。
“英利能源科技集团公司致力构建万物发电的零碳世界,把光伏清洁能源带入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每座建筑。”英利能源科技集团总经理刘丁涛说
中国光伏产业后来居上 快速发展领跑全球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全球能源形势日趋严峻,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替代方式,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世界光伏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2013年之后,在国家及各地区的政策驱动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呈现爆发式增长。
2016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文件要求,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5亿千瓦以上。
2019年,我国光伏产业开始实现由补贴向平价推动的转变,在政策调整下,光伏整体市场出现下滑,全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为30.11GW,发电量为2243亿千瓦时。尽管如此,截止去年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依然达到2.04亿千瓦,光伏发电量首次突破2亿千瓦,不仅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三五”装机任务,且新增和累计光伏装机容量仍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十三五’是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刘丁涛表示,在此期间,英利能源科技集团抓住机遇,在技术研发、产品迭代到应用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绩。他介绍,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聚焦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攻克了包括晶硅曲面组件制造技术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多项指标开创了行业先河;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在传统光伏基础上,发展新的光伏应用,相继推出11代光伏绿色建材产品,占据了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在“光伏+”应用方面,公司光伏产品与方案,在清洁取暖、正能量建筑、新型城镇化等领域广泛应用,真正实现了光伏的多领域、多场景、多元化应用。
“十四五”光伏产业大有可为 “光伏+”应用成新蓝海
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赶超,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惊喜又骄傲的成绩单。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由于光伏行业积蓄多年的规模发展和技术突破,刘丁涛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将正式迈入“平价”时代,伴随着无补贴时代到来,光伏全行业发展将逐渐回归市场竞争。
那么,“十四五”规划期间,光伏产业将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刘丁涛表示,首先,整个光伏产业会更加大众化,更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类“光伏+”应用会更加广泛。随着成本不断下降以及储能技术的发展,“十四五”期间,光伏将充分发挥自身分散化特点,真正实现有阳光的地方就可以应用光伏,助力能源结构转型,推动智能微电网、智慧能源的发展。
其次,光伏产业在更加分散和下沉的同时,由于效率和技术的提升,以及特高压线路的建设,在西北荒漠之地建设超大型集中式地面电站将具备现实的基础和条件,因而,高质高效的超大型地面电站也将成为“十四五”期间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平价”改变光伏竞争格局 高速发展迎新挑战
历年来,光伏在能源产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毋庸置疑,作为“光伏强国”,我国光伏产业取得的成绩颇为乐观,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行业也要深刻认识到其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尤其“十四五”全面进入“平价时代”之后,光伏产业竞争格局又将发生哪些新变化?光伏企业又该如何应对破局?对此,刘丁涛分享了四点看法和建议。
第一,警惕劣币驱逐良币
“在大众化市场,要警惕价格战引起的劣币驱逐良币,破坏行业形象乃至行业根基。”刘丁涛提醒,在“光伏+”应用领域,由于大众对价格更敏感,且行业门槛低,因此低质低价的产品一开始更容易占领市场。刘丁涛建议,相关行业标准、资质审查必须先行,确保进入市场的都是可靠产品,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真正地促进行业进步发展,让全社会享受到光伏平价之后的好处。
第二,产能过剩之忧
刘丁涛介绍,2020年以来,光伏企业纷纷进行大规模扩产,投资总额近2156亿元。对此,刘丁涛提出,一方面,内部要扩大内需,加大产能消耗力度;另一方面,需对现有产能进行逐步优化升级,确保产品满足市场的同时,实现质的提升。
第三,储能技术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光伏发电具有不稳定的缺陷,随着光伏爆发式增长,如果不附带储能设备,那么当一定量级的光伏电站全部上网之后,由此产生的消纳问题以及对电网的冲击将难以衡量。“储能设备未来将是光伏系统必备搭档,但其成本高昂,如何突破技术瓶颈降低成本,将在很程度上影响光伏的真正爆发。大力发展储能技术之余,政策还要尽可能引导就近消纳、就近消耗,优先用电、用能大户配备光伏,提高自身消耗,减少上网余量,降低电网压力。”刘丁涛补充。
第四,新型“光伏+”应用运维痛点
在传统集中式电站及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领域,运维服务已发展较为成熟,但随着“光伏+”普及,大量户用光伏及小型“光伏+”应用的后期运维也可能成为行业难点和痛点。刘丁涛表示,这种分散式的光伏应用无法形成聚集效应,从单纯的运维角度来看,不具备市场化的可能性,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则必须设定行业标准及规则,包括上游产品、销售环节、售后服务,贯彻“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
推动行业良性向上发展 完善市场化机制是关键
整个“十三五”期间,国内光伏企业合力带领中国光伏产业连续5年蝉联全球装机规模第一的宝座,同时,大大提高了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双重作用之下,如今,诸多光伏龙头企业纷纷大举扩产。那么,“十四五”期间,光伏企业该如何在快速奔跑中保持健康发展?
“任何一个行业若想长久健康高速发展,必须实现真正的市场化,一切问题交由市场去解决。”刘丁涛认为,“十四五”期间,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仍需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实现成本下降再下降,为市场化奠定基础。他建议,在政策层面,国家应进一步出台利好政策,减轻可再生能源企业的非技术成本;在市场化机制方面,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绿证交易制度、分布式市场化交易等诸多市场化交易机制,降低门槛和壁垒,推动分布式光伏真正进入市场,由此推动行业良性向上健康发展。
刘丁涛透露,“十四五”期间,英利能源科技集团将以全球领先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和光伏发电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战略目标,通过光伏发电赋能,结合工业设计、5G传输、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聚焦绿色建筑、智慧交通、现代农业、节能环保、零碳生活等应用场景,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与能源智能微网的多能互补,实现能源多能协同供应,为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提供一站式综合智慧能源服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