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牵头的光伏产业链企业闭门对接会谈了什么?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光伏玻璃紧缺或持续至明年。
1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组织召开了一场关于光伏玻璃企业与光伏组件企业供应保障对接座谈会。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消息,会议邀请了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行业协会、光伏行业协会、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主要的玻璃企业和组件企业参加。
会上,与会代表针对当前光伏玻璃供需紧张的问题做了交流,并充分表达了观点,大家一致表示将共同为实现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而努力。
三季度以来,玻璃成为光伏全产业链供给最为告急、价格涨幅最大的细分环节,短短四个月内价格翻番,目前已达历史峰值。受制于此,今年组件企业排产困难、全年光伏装机或面临折损。
在此背景下召开的这一闭门会议,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
界面新闻独家获悉,在参会企业中,主要玻璃企业代表有信义光能(00968.HK)、福莱特(601865.SH)、中国建材集团、南玻集团、亚玛顿(002623.HK)等;主要光伏企业代表有晶科能源、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隆基股份(601012.SH)、协鑫集成(002506.SZ)、阿特斯、东方日升(300118.SZ)等。
有玻璃企业在会上表示,目前玻璃新上产能大多处于在建阶段,明年上半年会有部分投建缓解供应,预计2022年底玻璃产能是现在的2-3倍。
会议上有代表预测,2021年光伏行业玻璃缺口为8-10GW,同时因组件尺寸升级以及大硅片比重增加,只有新建的窑炉才可满足大尺寸玻璃的需求,预估明年大尺寸玻璃的满足率仅50%-60%。
按照现行产能置换政策,新上光伏玻璃项目必须开展产能置换。这意味着,光伏玻璃新建产能较为困难。“一刀切”的产能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光伏玻璃的紧缺。
玻璃企业希望有序放开政策限制,不希望出现以前产能过剩的情况;组件企业则希望放开政策限制,由市场进行调节。
玻璃协会及组件企业建议,玻璃的产能规划应参照上游硅料、硅片的产能情况,按照一定比例来进行管控。
工信部相关领导表示,会将信息上报上级单位,对于光伏玻璃熔炉项目报批和产能置换进行更加市场化的管控。
“预计后续将由玻璃协会等机构进行调研后,再出台相应办法。”一家参会企业对界面新闻表示。
同时,会上玻璃厂家和组件厂家也提出各家规格尽可能统一的诉求。在玻璃供应紧张的阶段,全行业每月仍有超过100万平米的玻璃产能,因产品切换导致损失;且有几十万平米玻璃因客户订单取消成为滞留库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