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经济的命脉。
能源低碳发展更是关乎人类未来。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是能源低碳发展的主力军。
长期以来,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石油比重非常大。近些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渐提高。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数据显示,2019年,包含水电在内的全部可再生能源电力实际消纳量为19938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7.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全国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为7388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0.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2020年7月23日,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举办的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讨会上,该组织秘书长伍萱表示:“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累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煤电问题、清洁能源发展问题等。能源转型越晚越被动、难度越大、代价越高。”
据了解,从2015年起,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首次超过新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已经无法阻挡。随着可再生能源比重的不断攀升,世界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迎来新一轮变革。
“2020年至2025年,中国光伏将启动加速部署;2025年至2035年,中国光伏将进入规模化加速部署时期;到2050年,光伏将成为中国第一大电源,约占当年全国用电量的40%。”联合国马德里气候变化大会《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中这样预测。
两方面原因促使分布式光伏发展可期
有观点称,“十四五”将是光伏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分布式光伏将在“十四五”时期真正迎来暴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周健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将充分释放巨大潜力。在周健奇看来,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分布式光伏本身就拥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在农村和城市居民屋顶、工商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屋顶以及公共设施以及水面等载体之上,只要太阳升起就开始工作,不仅可以自发自用,还可以余电上网。相比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更能体现光伏发电绿色清洁、价格低廉、即发即用的特性。而且,我国分布式光伏的载体众多,这是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速度已经快于集中式光伏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占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在2015年约为14%,到2019年超过30%。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占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在2015年不足10%,到2019年超过40%。2019年,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24.2%,相比集中式高了9.8个百分点;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41.3%,相比集中式高了64.2个百分点。
第二,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宣布后,本就呈现出较好发展势头的分布式光伏将进一步提速。今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10月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给出了2035年能源远景目标“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由此预测,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结构占比将在2060年之前达到70%以上,而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离不开分布式光伏。“十四五”是我国宣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预计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会超出原有预期,其应用场景也将更为丰富。
未来更需要创新
“十四五”时期,我国光伏将正式迈入“平价”时代,伴随着无补贴时代到来,未来企业将以何种方式拓展市场?
“不论什么行业,首先是创新,创新是第一位的,光伏行业更是这样。”周健奇表示。
在周健奇看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光伏产业将呈现出专业化发展的态势,且光伏生态日趋完善。能源革命新时代,光伏产业的创新既有面向应用市场的技术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前者拓展应用场景,更好释放国内光伏大市场,由此将形成更多的光伏制造细分领域;后者将促进专业化分工,实现光伏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化步伐也在加快。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产能在全球占比分别提升至69%、93.7%、77.7%和69.2%;各环节均有5家以上企业位居全球前十,产业化技术处于全球先进水平,前沿技术也开始加速布局。不仅如此,“光伏+制氢”“光伏+新能源汽车”“光伏+建筑”等应用逐步拓宽。
在当下的中国,光伏正不断地适应着各种新的挑战,现代技术融入到生产、生活中,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未来的光伏企业应立足专业,不断创新,在各自的细分领域深耕。不论是光伏制造,还是光伏服务,都需要过硬的专业。”周健奇进一步强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