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现状或将急刹车。3月11日,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21年本)》。《规范条件》提出,要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其他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
同时,为鼓励研发创新,《规范条件》要求,光伏制造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鼓励企业取得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申报符合规范名单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上一年实际产能的50%。
据悉,两份文件对2018年《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2020年《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从而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张兴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其发展必须从电力系统整体出发,要考虑到电网的安全和消纳能力,因此光伏产业的发展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区域规划以及和电网规划的协同,不能短期爆发式、无序增长。基于此,工信部的要求并不是简单地放缓光伏行业产能扩张的脚步,而是要科学谋划,有序推进。
光伏行业在经历了数年停滞后,于2020年终于迎来大规模扩产的一年,许多公司在当年发布扩产计划。其中,晶科投资350亿,隆基投资287.85亿,东方日升286亿,通威投资235亿,晶澳投资123.3亿,五家投资合计1282.15亿,占总投资2155.87亿的中59.47%。在各项投资中,仅扩产的组件总产能就已经超过220GW。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48.2GW,同比增长60%,累积装机规模达253GW。制造端四个主要环节实现两位数增长,多晶硅产量39.2万吨,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组件产量124.6GW,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
2021年同样将是光伏产能过剩的一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1年光伏新增装机量超过55GW,累积装机有望达到约308GW。
“去年光伏行业产能扩张,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里,这种短期扩张如果不注重研发的话,就可能重复相对落后的产能。”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需要强调研发,把行业门槛稍稍提高一些。我国已经具备了不错的光伏产业研发能力,主要看企业愿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费用到研发中去。”
为此,《规范条件》还对多晶硅、多晶硅片、多晶硅电池等光伏产品的工艺技术提出了诸多具体要求。例如多晶硅需满足《太阳能级多晶硅》(GB/T 25074)或《流 化床法颗粒硅》(GB/T 35307)特级品的要求。
“当前,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成为实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措施,这需要有效地提升清洁能源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面对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光伏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推动技术突破,而不是简单地扩大产能。”张兴平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