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订阅
阅读| 订阅
金属钣金新闻

激光焊助力 钢铁企业玩出了新科技

来源:证券日报2021-04-13我要评论(0)

 曾经,人们一说起钢企,脑海中出现的总是机器轰鸣、火花四溅的场景;说起钢材的应用,多数会想到建筑工地上粗大的螺纹钢。而在首钢股份,这样的“固有印象”正被一个...

 曾经,人们一说起钢企,脑海中出现的总是机器轰鸣、火花四溅的场景;说起钢材的应用,多数会想到建筑工地上粗大的螺纹钢。而在首钢股份,这样的“固有印象”正被一个个打破。

  如今的首钢股份早已不是“傻大黑粗”的传统钢厂,而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现代化钢企。“科技首钢”是如何炼成的?首钢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首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董秘陈益带领记者揭晓其中的奥秘。


  科技首钢进军高附加值产业链

  双切剪剪刃间隙在2300毫米宽度方向上的一致性偏差不超过0.02毫米;小车运行轨迹偏差每米小于0.02毫米;激光源外光路光斑十字中心偏差小于0.05毫米;在10倍放大镜下检查拼缝与激光点重合偏差小于0.05毫米……在首钢京唐公司2230毫米冷轧生产线焊机旁,京唐公司冷轧部副部长吕剑和同事们正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焊机,直到激光与焊缝重叠的那一刻,吕剑才松了一口气。

  这条2230毫米冷轧生产线是首钢京唐公司现有三条具有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冷轧生产线之一,主要用于生产高端汽车板产品,是国内首家配置激光焊机的同类产线。目前,京唐公司拥有2230毫米、1700毫米和1420毫米等生产线,这些以最大轧制宽度标定的生产线按照专业化生产要求,分别轧制汽车板、镀锡板、家电板和专用板等冷轧产品。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精品板材在这里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销往全国各地乃至全球钢铁市场。

  吕剑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焊机设备精度要求高,一条质量良好的焊缝需要板带拼缝与移动的光源完美重合,移动的光斑直径只有0.3毫米,却有30多个精度管理项目,只有保证每一个精度管理项目在精度范围内,才能实现组合精度的稳定。

  吕剑和同事们利用先进的测量手段不断调整恢复设备精度,最终制定出一整套设备精度管理标准并持续改进严格落实。据统计,1700毫米酸轧生产线连续7个月无焊缝断带事故;2230毫米连退生产线重焊次数降低到每月1次-2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随着研发和质量管理能力的提升,华晨宝马来自首钢的采购额不断增加,包括外板件、高强钢、新一代镀层技术钢等。首钢具备强大的库存管理及物流运输能力,保证高质量原材料供应充足及时。华晨宝马和首钢致力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长期成功合作。”2019年,首钢获得华晨宝马“质量卓越奖”,成为华晨宝马全球15家入围此奖的供应商中唯一一家钢企,华晨宝马对首钢做出如上评价,这让首钢人感到自豪。

  事实上,除了华晨宝马,首钢已经成为众多汽车、家电等高端客户的长期优质供应商。目前,首钢股份形成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等十大高端产品系列,其中硅钢跻身世界第一梯队,汽车板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二,镀锡板实现国内高端用户全覆盖,“蓝鲸1号”、高铁动车、高桥大船、国网电力等一批重大工程都打上了首钢印记。


  创新基因催生科技首钢

  首钢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建立于北京西郊的龙烟铁矿股份公司石景山炼铁厂,如今首钢集团已经走过100多年历史。可以说,首钢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历史跨越。

  而在这漫长岁月里,创新始终是流淌在首钢血液里不变的基因。首钢人一直敢为人先,在历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建起了中国第一座侧吹转炉;建成了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中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第一家采用无料钟炉顶装置、顶燃式热风炉等新技术建成国内首座现代化高炉……

  2003年起,为适应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首钢开启搬迁,并进入产业转型升级、进军高端市场的新发展阶段。在河北曹妃甸,一座现代化钢厂拔地而起。《证券日报》记者曾在现场走访看到,一座座特大型高炉日夜不停地冶炼,没有一丝噪声和扬尘;车间内,炼钢转炉在“全自动一键式炼钢”程序设定下实现精准加料;自有码头成品库里,无人驾驶天车精准运放钢卷……首钢的员工们自豪地说,这是中国钢铁业的“梦工厂”。

  在这座“梦工厂”里,一项项顶尖的行业技术不断诞生。据介绍,首钢股份炼钢转炉全炉碳氧积0.00148(衡量钢水洁净度的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首钢“一键式炼钢”、“无副枪转炉自动炼钢”、“自动出钢”、“一键精炼”等技术行业领先;依靠先进的装备和轧机工艺的精准控制,首钢的产品尺寸和板形控制水平一直引领行业,板材横向厚差精度达到5微米,全国领先。

  “碳氧积0.00148是什么概念?就是说我们现在冶炼的是全世界最洁净的钢。不仅仅是高端品种达到这样的洁净度,其他品种也是这样的洁净度。我们现在可以生产出平整度非常高的钢板,这种钢材为我们国家的成套设备出口立下了汗马功劳。”陈益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陈益告诉记者,“电工钢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首钢仅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就通过自主创新、协同创新,掌握了全系列、配套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制造环节,实现了精准控制和智能化生产,产品质量优异,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在汽车板方面,首钢建立起了自己的产销研用机制。在这一过程中,早期首钢曾向德国钢铁巨头蒂森学习热轧工序技术,冷轧工序则是完全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据介绍,目前,首钢股份及旗下首钢京唐、首钢冷轧、首钢智新均已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十三五”期间,首钢股份公司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34项,首钢主持、参与钢铁业相关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制修订229项,其中国际标准项目10项。

  此外,“十三五”期间,首钢集团5项新产品实现全球首发,30项国内首发,其中,双相车轮钢SRS650的首发,使首钢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第四代轻量化轮辐和轮辋全套钢材的供应商;动车组车轴钢EA4T的首发,打破了我国动车组车轴钢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免涂装塔架用钢SQ420H、双面搪瓷钢SRT480、不锈钢复合板等首发产品在绿色化、轻量化等方面优势明显,引领下游产业升级作用逐步显现。


  打造首钢特色科技创新体系

  沉甸甸的荣誉背后,离不开首钢一直以来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数据显示,2020年首钢股份研发投入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3.5%。

  “钢铁行业头部企业早已不是大家认为的‘傻大黑粗’的行业,首钢股份的两个主要生产基地迁钢公司和京唐公司都通过了环保A级验收。首钢股份从研发、生产、到下游的产品都充满技术含量。首钢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创新体系,从科技人才到科研成果,希望改变大家对钢铁行业的固有印象,首钢股份已经成为一家高科技公司。”陈益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2019年3月份,“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京唐技术中心”)挂牌成立,首钢技术研究院迁顺技术中心一并成立,首钢集团“一院多中心”技术创新体系正式落地实施。

  “京唐技术中心定位于参与企业发展、重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前沿阵地,按照‘打造首屈一指的钢’的品牌理念,紧跟‘轻量化、高强、环保、耐蚀’钢铁产品发展趋势,走精品发展之路,提升高档次产品和高端用户增量。”据首钢方面介绍,京唐公司IF钢连铸平均拉速达到1.7米/分钟,低碳钢常态化生产最高拉速提高至2.05米/分钟,这些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京唐技术中心与集团技术中心共同建立了科技研发体系,使研发与产线应用实现高效衔接。同时建立了科研人员薪酬体系,形成了良性的激励机制,促进科研人员个人和团队的共同进步。京唐技术中心40余名科技人才,平均年龄仅37岁。这支年轻化、专业化的高科技“特种兵”队伍,体现出强大的科研力量。

  京唐技术中心只是首钢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缩影,为了提升自主研发效率,首钢集团坚持开放合作,充分利用首钢内外优势资源,聚集各方能量形成研发合力。“十三五”期间,首钢承担纵向科技项目38项,牵头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此外,大力开展产业链和产学研合作,与帝国理工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北京金隅等下游龙头企业共建联合研发平台22个,强力打通了产业链“堵点”。通过强强联合,为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提供支撑。

  “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这是新时期首钢精神的核心内容,首钢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长期致力于技术和管理创新,打造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陈益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 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新闻更新 关键字库 产品更新 企业名录 新闻文章 会议展览 站点地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