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婷的女儿今年4岁多,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她常常用手机给孩子放视频,飞机上、火车上、餐桌上、床上,孩子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舍得放下手机。虽然黄婷担心屏幕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响,但她说“没办法,不给手机就哭,讲道理也没用”。
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首部《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大学生为9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儿童青少年每两人就有一人近视。
如何守护好孩子的视力,让他们拥有光明的未来?
日前,在人民政协报组织的“呵护明亮双眼 共筑光明未来”2021首届近视防控主题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眼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王宁利指出,要关口前移。“幼儿园、学龄前管控远视储备,中小学管控近视眼的进展速度,大学管控高度近视眼的并发症。”
关口前移至学龄前,0-3岁即可进行视力筛查
近视防控关口前移至幼儿园及学龄前期,是与会专家的共识。
王宁利举例说,如果儿童在6岁时仍有150度-200度的远视储备(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常——编者注),其在小学阶段发生近视的概率不到1%;如果到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远视储备没了,发生近视的概率是85%。“幼儿园是近视发展的源泉,学龄前儿童的远视储备管控是近视防控重中之重。”王宁利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副主任施维进一步解释,0-6岁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但对0-3岁的低龄婴幼儿的视力筛查往往被忽略。比如,有的3岁孩子已经近视四五百度,大家可能以为这是中度近视,其实正常3岁的孩子应该有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如果没有这个储备,又近视四五百度,就已经是高度近视的标准。所以,0-3岁的视力筛查不该被忽视,这也是近视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方面。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凯也强调,近视防控的关键在于关口前移。“比如,小学可从一年级开始,每年引入关键性的客观指标。原来查视力是主观评测,现在要加入屈光值评测,发挥医疗的作用,就能判断99%的视力问题。”
以近视为代价换来分数提高值不值
眼下,让孩子上名校、获得高薪酬是一些家长追求的目标,健康却被忽视了;孩子参加各类补习班,上学拼分数,放学了还要拼“副业”,失去儿童时代的乐趣;隔壁的孩子在补课,家长见了不愿意输,立马把在楼下玩儿的孩子叫回家……
王宁利遗憾地表示,上述情况比比皆是。“从幼儿园到初中,甚至到高中,是一个人眼睛成长发育的时期,是眼睛遭受近距离阅读负荷损伤最严重的脆弱期,而这时的孩子却在‘死命地读书’。中国的教育还是以分数为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为了能够多考10分、8分,孩子们往往是以100度、200度、300度的近视为代价。我们已经忘记了人的第一要素不是分数,而是素质——你的创造力、你对社会的贡献和将来在社会上起到的作用。教育不是都坐在教室里的,户外活动的教育更加重要。我们在教育方面存在着重大的需要改革的空间,一定要走向素质化的教育,一定要真正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王宁利说。
对于此,有的家长会不以为然。家长陈静娴说:“‘提高1分,超越千人’,孩子有100度、200度的近视也没什么大不了,戴个眼镜不就行了,或者考完试做个激光手术。”
实际上,家长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近视的真正危害是病理性高度近视,其导致的并发症是致残、致盲的重要因素。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亢泽峰介绍,病理性近视可能导致视网膜的变性、萎缩、脱离,发生白内障、青光眼以及黄斑出血等并发症。“在18岁之前把近视控制在600度以内,能有效降低74%的白内障、67%的青光眼、99%的黄斑病变和98%的视网膜脱离。”
我国2015年《国民健康视觉报告》曾估计,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每年将高达5600亿元左右。而且,这种情况势必将造成精密制造、军事等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不足,将直接威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
“近视已经危害到了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安全,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视眼的防控上升到国家战略,一点不为过。”王宁利说。
“学习学到近视眼”就一定能上名校吗?面对为了让孩子考高分宁愿牺牲视力健康的家长,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院长助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凯提出,家长们在难以抉择时,不妨想想这个问题。
防控近视需综合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生活方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王国强认为,防控近视还需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施治,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户外运动习惯等,减轻负担,减轻压力,从根本上维护孩子的眼健康,防止近视及其他眼睛的疾病。
王国强建议儿童青少年可以练习八段锦,“我认为,我们对于眼睛的疾病和眼健康的保护要有中国人的思维。我们用中医药文化和理论来指导,我相信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副部长王艳霞提倡通过体育锻炼,让儿童青少年充分沐浴在阳光下,防控近视。她认为,这其中不能忽视家庭的功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对少年儿童的生活习惯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如果积极乐观,爱读书,爱运动,这些好习惯自然会传给下一代。同样,如果父母焦虑、易怒、作息没有规律,孩子肯定也会受到这些不良习惯的影响。”
王艳霞表示,健康的生活习惯,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合理安排饮食,不要习惯性熬夜,不要过度节食,要做到动静结合,保持适度的体育运动时间,让身体得到锻炼和休息,比如可以跑步、打球、游泳。她建议每个青少年都要有一两项自己喜爱、擅长的体育运动,让它成为生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王艳霞呼吁,为人父母者要知道自己责任重大,严格自律,发挥表率作用。自己有了良好、健康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比说教发挥的作用更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