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是成立于1949年的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与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在长达七十年的时间里为社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自今年10月份以来,中科院又相继实现了两项关键技术突破。
量子计算
11月4日,中科院团队在arXiv预印本库发布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
根据微博大V@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以及相关论文可知,这项新成果是针对量子计算的一种新型模拟方法,由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张潘研究员带领团队探索所得。
据笔者了解,这种新型模拟方法不仅克服了以往量子计算业界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还终结了美国谷歌所谓的“量子霸权”。
所谓量子霸权,指的是“量子优越性”,即能够比经典计算机更快更好地解决一个特定的计算问题。
在2019年时,谷歌所研发的悬铃木量子计算机用3分20秒完成了传统计算机需要用1万年处理的问题。
对此,谷歌声称其首次实现了“量子霸权”,虽然当时业界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但都因为做不到比谷歌更好而默认了谷歌的说法。
如今,中科院找终于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模拟方法。据相关团队估计,新方法得到应用后,可能只需要几十秒就能够完成相关问题的处理。
如此一来,原则上谷歌的“量子霸权”已经被中科院打破。
3D打印
除了量子计算之外,中科院在3D打印上也有新成就。
11月27日IT之家消息,中科院官方网站显示: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实验室的宋延林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光处理(DLP)技术的连续液膜限制的3D打印策略。
据笔者了解,这项策略可以消除逐层打印过程中出现的台阶效应,从而实现高精度3D结构的制备,例如隐形眼镜。
公开资料表明,隐形眼镜的制备方法十分复杂、耗时而且需要依赖昂贵的研磨以及抛光工艺。
3D打印原本可以更方便地制备隐形眼镜,但传统3D打印的台阶效应限制了3D打印隐形眼镜结构的发展。
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提出的3D打印策略,可以很好地控制3D打印隐形眼镜结构的液膜厚度以及表面光滑度,从而保证了连续打印的稳定性。
如此一来,3D打印便能够制备出具备良好生物相容性以及其他优质特性的隐形眼镜。
不仅如此,这项3D打印策略的提出,对于未来3D打印其他高精度结构也具备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写在最后
而笔者上述提到的两项技术突破,仅仅是中科院科研成就的冰山一角。
这个国家级机构会一直探索各个自然科学领域的秘密和新技术,持续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升级,造富所有中国人乃至全人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