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件的强度是很多人在选择是否要3D打印时都会考虑的一个因素,尤其是在做需要受力的功能性测试时。一般影响3D打印件强度大主要因素就是工艺和材料。此外也可以通过一些操作技巧来提升打印件的强度。
1、增加填充率
填充率是3D打印中常见的参数之一,决定3D打印件内部的填充密度。3D打印件的内部往往不是实心的,而是类似蜂巢那样的填充结构(不同厂商使用的填充结构不一样)。而填充率决定了这种结构的密度,当选择100%填充率时,3D打印件的内部就变成实心结构。其强度也最好。不过经过多数设计师和工程师的验证,填充率超过70%后,增加填充率对强度提升效果比较小。此外,不同的填充结构对强度也有影响,可以通过软件进行优化计算来选择填充结构。
2、增加壁厚
一般3D打印时,都会有一个最小壁厚。一旦小于这个壁厚,3D打印时很容易发生坍塌的情况。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影响设计或装配),可以适当增加壁厚,来提升打印件的强度。
3、增加层数
3D打印的基础原理是通过层层叠加来构建物体。挤出、光固化、烧结、喷射等常见的3D打印工艺都遵循这一原理。而在打印时,这个层厚是可以通过设置参数来控制的。比如层高为100mm,层高为0.1mm时,需要打印1000层,当层厚为0.2mm时,则只需打印500层。一般情况下,层数越多,打印件的强度越好。不过相应的打印时间也会增加。
4、打印速度
一般情况下,慢速3D打印的强度好于快速3D打印,尤其是挤出工艺而言。
5、调整线宽
这里的线宽是指3D打印时最小构建单元的宽度,比如FDM 3D打印机的喷头直径为0.4mm,那么挤出的线材宽带就是0.4mm。一般而言,线宽的数值为层高的偶数倍时,打印件的强度比较好。不过这需要3D打印机的硬件支持,有些3D打印机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6、增加冷却时间
目前大部分的3D打印都会涉及到加热,打印件往往需要冷却。研究发现,打印件的冷却速度对强度也有影响。一般而言,长时间缓慢的冷却过程可以增加打印件的强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