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70多年来,秉承“公诚勇毅”校训,弘扬“三实一新”(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校风,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和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培养了中国6个学科的第一位博士,我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型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均诞生在该校。
学校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建有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全国最大的无人机研究与发展基地。
简历显示: 黄卫东教授隶属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铸造学会理事长、《铸造》和《China Foundry》杂志编委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金属学科评审专家、全国增材制造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国家科技部3D打印专家组成员、《3D Pringing and Additive Manufacturing》杂志编委。
于1978年初进入西北工业大学铸造专业,随后在那里读完了硕士和博士,并且在硕士毕业后留在西北工业大学任教。在研究生和工作阶段一直师从周尧和院士从事凝固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最初的学术工作主要是从事凝固与晶体生长的基础理论研究,从1995年开始发展激光立体成形技术。
在实验室主任黄卫东教授的引领下,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以航空航天为代表领域的国防重大材料技术需求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先进材料精确成形为主要技术方向,以科学基础、技术创新和工程化应用的综合集成为主要学术特色,致力于建设在凝固与相关科学与技术领域代表中国学术水平,并在国际凝固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和学术交流基地。围绕这一特色目标,实验室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设立了以下三个研究方向:现代凝固理论,材料精确成形和航空航天先进材料。
黄卫东教授
在2014年全球3D打印风暴“爆发” 之前,黄卫东教授已在凝固技术领域“深耕”近20年。他从1995年开始进行金属3D打印研究,1999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之初即首先提出金属高性能概念,与“金属3D打印”本质相同。
在他看来,金属3D打印领域接下来可能还会爆发式增长,这个新技术刚开头,以后能做的还很多,一是发掘哪些可以做,二是技术本身还要发展。有些原则上能做的,但技术上还不成熟,我们还要加强。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2007年,他所在的实验室卖出了第一台价值数百万元的金属3D打印设备,成为大西北一位闪耀的3D打印巨匠,2014年他已做了100多场报告,其中七八成是在工业界,讲的是金属3D打印。现在他还“欠”着很多场报告,时间排不过来。
在收悉ALAT 2015第九届“亚洲(深圳)国际HTH登陆入口网页 技术论坛”今年5月7日-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的邀请函后,他欣然答应,将拔冗莅临第三届亚洲3D打印(增材制造)及高机能材料应用技术论坛作精彩报告。指出:增材制造技术最适合的应用是新产品的快速研发和通过创新设计来大幅度提升机械结构的性能,因而对航空航天、动力和高端机械装备领域新型号的快速研发和技术进步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增材制造技术提供了几乎可以制造任意复杂结构的可能性,因而有可能按照最理想的结构形式来设计零件结构,从而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还可以显著减轻结构重量和提高可靠性。通过这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创新设计和快速制造,必将带来航空航天器、动力和高端机械装备的跨越式发展。
至时我们可从师麾下,切磋技艺!
亚洲激光论坛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